青少年冰心文学获奖作文展示,版归原作者所有
指导老师:何平
此文发表于《新锐作文》7-9 年级 2019.01 赖文莲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它没有音乐,没有广告,很有底气地存在着,就像是这条街上,最为朴实的底色。
马巷的老街越来越喧闹、越来越拥挤,一家又一家的小店铺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,街上的人摩肩接踵,音乐声、叫卖声、喇叭声……此起彼伏。有一家非常小的店铺,它没有音乐,没有广告,很有底气地存在着,就像是这条街上,最为朴实的底色。
这是一家钟表店,没有店名。
第一次来到这家店里,是妈妈带我来的。店很小,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。一个擦得晶亮的玻璃柜台,柜台里摆着许多手表和小闹钟,四周的墙上都挂满了时钟,涂着白灰的墙上也已经布满了时间的皱纹。整家店看起来只有七八平方米,站在店里就像置身于时间的小屋里。店主是一位老师傅,他抬头看见了我妈,打了个招呼,低着头继续修表。看着他拿着个十分小的夹子,将那些小小的齿轮一片又一片地叠上去。动作是那么慢,那么小心翼翼,像是生怕一不小心将那些小小的齿轮给弄碎了,把那些时间的匣子弄坏了。他就这样一步步不急不徐地工作着,不管付出的时间和自己的报酬是否成正比,他只是守护着当下的一份责任,那是他做人的底色。
“角落时光”“转角遇见爱”……各家店铺挂出新潮的店名,导购员推销、购买有奖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。他家的钟表店,依旧很朴素地存在着,没有音乐,没有广告。
某天,我心爱的手表出问题了,表带也断了,老妈再次带我来到那家钟表店。
老师傅从钟表丛林中抬起头打了个招呼。递过手表,他看了一眼:“这手表要修好是要花很多钱的,不如再买个新的。”可那是我喜爱的手表呀!老妈也知道那手表是我三年级时到手表店千挑万选才挑中的,而且它陪伴了我这么多年,就像我不可分开的知己。“孩子喜欢,那就修吧!”老妈说。老师傅修完手里的那个手表,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柜台里,仔细看了看我的手表,说:“这手表果然漂亮,怪不得你那么喜欢。”他戴上了老花镜,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套工具,用一把小镊子熟练地打开手表后盖,取出了两小片齿轮,夹出那片装饰手表的纸片,装上了一个小小的电池……一步一步、有条不紊地、专心致志地做着,似乎不是在修理而是在创作什么艺术作品。半个小时过去,我的腿都站酸了。在这浮躁的世界里,大概也只有他能做得了这慢功细活吧。
修完手表,老妈和他闲聊,说到他的儿子,他的双眼发亮,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。他说他的儿子不想继承他这家店,但他尊重儿子的选择,因为每个人的底色都不同。
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,老师傅低头又开始修理另一个手表了。那花白的头发、那灰白的衣服,还有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一幅素朴的黑白画,虽没有华丽的光彩,却有着迷人的、淡淡的底色。那底色是我见过的最美丽、最动人的,和他的钟表店一样——朴实。
点评:喧闹拥挤的马巷老街,层出不穷的新店铺,各种新鲜营销方式,似乎要湮灭了老街的底色。而钟表店的店主,是一个安静的守望者,他朴实,朴素,负责,悠然,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守住自己的底色,也守住了老街的底色。作者善于挖掘生活素材,以平凡人物的精神特质来体现主题。
文章有两大亮点:
1.不露痕迹巧对比。文章两处运用对比,将马巷老街的各种店铺与钟表店对比,笔墨简约,看似轻描淡写,但力道颇足,衬托了钟表店的朴实。
2.工笔描摹显个性。作者特写两个镜头:初见老师傅,不疾不徐修表,不计时间,只因一份责任;再见老师傅,修理“我”的爱表,专心致志有条不紊,“似乎不是在修理而是在创作什么艺术作品”。两个画面笔触细腻,特色十足,将老师傅的尽职朴实的精神底色表现得淋漓尽致。